上海交通大学自主研发的“深海平台安全保障监测系统”已在海上油气开采中推广使用。 中国三分之一的油气资源蕴藏在风大浪急、地质复杂的南海深处,亟待开发利用。十二五期间,我国斥巨资打造的“深海舰队”作业能力已初具规模。与此同时,上海交大自主研发的“深海平台安全保障监测系统”日夜为“海洋石油981”等海上油气平台保驾护航,它被称为深海油气开采中的“诊断专家”。 海上油气开采,历来是高投入、高科技、高风险的“三高”行业。类似于墨西哥湾“深水地平线”那样的非自然性灾难事故大约10年就会发生一次,造成的原油污染和生态灾难难以用金钱来估量。而中国南海深水区更是无风三尺浪,台风多,海底坡度大、地形崎岖,并且存在内波流——一种因海水密度、质量差异形成的海洋流,最快速度可达到每秒2米,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内可将一座大型的轮船移位几十公里。因此,在南海开采,面临着更多的未知、更大的风险和更强的挑战。研发该平台,没有可援引的案例,也没有可借鉴的国际经验,面对中国南海的特殊情况,必需建立我国自主核心技术体系。 从2010年起,上海交大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杨建民团队就选择了“保障平台安全”这个看似并不起眼的